无锡市“感知太湖,智慧水利”
 
1、建设背景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进行视察并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扩大了其社会影响。2010年5月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发起民间公益社团组织“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成立,8月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和无锡市共同成立中国物联网创新研发中心。11月,集聚产业链上40余家机构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成立。一南一北,由政府大力推动,具备产学研结合特征的两个实体,都意在打造中国的物联网产业中心。“感知太湖,智慧水利”是在物联网“感知中国”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并发展。

2、建设需求

太湖流域是我国大中城市最密集、经济最具活力的核心地区之一,以占全国不到0.4%的面积、不到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2%的GDP。太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整个太湖水系共有大小湖泊180多个,是我国最密集的平原河网区,汛期防洪任务艰巨。太湖流域又是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脆弱区,经济规模大,流域内工业密布,每平方公里有5.7个工厂,废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水污染问题逐渐成为流域治理的突出矛盾。目前,流域内水脏、水多、水少的矛盾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不同行政区、不同涉水行业,上下游、左右岸关系复杂。妥善处理流域与区域关系,统筹防洪、供水和改善水环境,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面临重大挑战。

3、建设目标

“感知太湖,智慧水利”项目集防汛防旱指挥决策、水环境治理、水资源管理于一体,是无锡市物联网应用十二大重点示范工程之一。该项目旨在基于无锡水利局信息中心现有先进指挥控制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对水质水文、水位、雨量、取水量、流量、地下水、蓝藻湖泛等进行智能感知,实现相关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实现对车船、泵站、水闸等的智能调度,最终达到防汛防旱智能预警、水体环境智能监测监控和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

4、建设内容

从系统功能上,分为防汛防旱智能决策、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管理三部分。而从系统层次上,又分为智能感知、智能调度和智能管理。

(1)智能感知: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先进感知系统,对太湖内饮用水的水质、水量等水文指标实时监测;重点实时感知近岸打捞点发生、规模和程度;进行全程定位、跟踪和监控。

(2)智能调度:构建双向可控的车船资源与人力的网络化信息交互与调度系统,包括蓝藻打捞船的智能调度、蓝藻运输车的智能调度以及水利管理人员与智慧水利信息中心之间的实时双向信息交互。

(3)智能管理:将物联网技术与现有信息中心资源进行整合,扩充其智能化管理功能。对蓝藻打捞、运输、处理、再利用过程的数据集中管理;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动态用户界面;通过智能化的应急方案处置和处理蓝藻湖泛;藻水分离站传感系统数据的整合和集中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5、建设现状

(1)防汛防旱智能决策系统已经完成了以省水情中心为龙头,以各地水情分中心为节点,以光纤传输为主的水文信息化系统,太湖地区系统、大运河地区系统、沿海地区系统和沂沭泗地区系统——已基本覆盖了江苏省所有344个省以上报汛的水文测报站,实现遥测的省以上报汛站共有站点256个,在此基础上各地水情数据实现了自动化测报。省防办一般在20分钟内,即可完成全省实时水情、气象等信息的收集处理,速度比过去提高8到9倍。目前该项目防汛防旱智能决策系统的技术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下一步将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提升和完善。

(2)水环境智能治理系统感知太湖一期工程也已经基本建成,初步实现了蓝藻湖泛监控预警,蓝藻打捞处置、打捞车船的调度和管理,太湖水文水质的智能感知,极大地提升了太湖蓝藻治理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

(3)水资源智能管理物联网系统则是侧重实现对水资源进行智能监测、合理配置以及水费预存等功能的智能系统,有效实现水位监测、水量监测、土壤温度监测、闸门控制、工业用水控制、水费预存等对水资源进行控制与分配的功能。无锡市已经全部建成水费自动化缴存系统,企业用水超过预设指标时,就会自动停水,同时对他们的取水水质水量实现同步监测。江苏全省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在积极建设中,建成后将为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制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物质基础。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5/30 13: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