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智慧水网建设
 

1、建设背景

近十年来北京市水资源大幅度衰减、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用水结构显著变化,人均当地水资源量甚至不足100立方米,水源不足、地下水超采、城市内涝和水生态环境等形势十分严峻,2001年国务院批复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治水实践发展的新要求。

2012年1月我院向北京市水务局提交了《北京智慧水网建设总体规划与水量调度示范研究》项目建议书,北京市水务局十分重视,组织人员深入研究,并在局务会上进行了充分研讨,水务局领导层一致认为建设北京智慧水网将是北京水务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编制北京智慧水网建设规划可成为指导未来10-20年北京市水务发展全景式蓝本,并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务发展确立集成性和可视化载体,能够促进北京市水安全保障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王浩院士和王建华主任先后三次与北京市水务局领导沟通交流,初步确定了北京智慧水网建设工作的推进步骤,计划利用2年时间编制完成北京市智慧水网总体构架,作为北京市智慧水网建设的指导性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水量调度中心的建设,开展全市水量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研发,以云计算、无线移动、物联网等技术为基础,全面推进智慧水网建设。目前,我院联合北京市水务局相关部门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提交《北京市智慧水网基础研究与顶层设计》,着手开展前期研究工作。2012年4月7日,王建华主任在2012北京水战略学术交流会上,做了“关于北京市智慧水网建设的思考”报告,获得了包括北京市市委常委牛有成、清华大学王光谦院士在内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2、建设目标

围绕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和水务现代化的实践需求,以保障城乡供水安全、防洪除涝减灾、水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化水事服务为主要目标,以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现代技术为支撑,形成水流通达、配置合理、调度有序、运行高效、管理规范、功能兼筹的北京市智慧水网体系,搭建北京市现代水量调度系统集成平台,为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水安全保障和水务现代化发展提供系统支持,促进北京市水安全保障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在上新的台阶。

3、已有基础

2009年,北京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北京市郊区水网工程建设规划》,其目的是建设10个水网,疏浚沟通88条区管河流及57条支沟渠,实现河道行洪安全和水体循环流动,地表水、再生水和雨洪水的联合调度和综合利用,构建湿地、河滨等生态水景观,打造“水清、通畅、岸绿”的滨水城镇,服务现代都市农业、高新科技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2010年,北京市“十二五”市级重点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提出,构建“引江、引黄、引冀水入京,并与本地10座水库、6处水源地和再生水统一配置”的水源保障网络格局;形成“1个中心城供水网、10个新城供水单元和多个村镇供水点”的城乡供水网络格局。

2012年3月16日,北京市经信委发布《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全面跃升,北京信息化整体发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该纲要的目标是建设泛在、融合、智能、可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科学调控、安全切实保障的城市运行体系;建设以市民为中心、高效运行的政府集成服务体系。北京智慧水网建设是水务行业落实智慧北京建设行动的具体体现,也是智慧北京建设的基本组成和重要支撑。

北京市智慧水网基本结构——水基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5/30 13: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