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内容:对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势变化、河道冲淤及相关的判别指标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洪水漫溢、河岸崩塌侵蚀与洲滩淤长、河势摆动与改道等河床演变因素对干流河道两岸生态植被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干流河道的断面形态与输水输沙特征,考虑干流河道基础资料短缺和水量损失(洪水漫溢、引水跑水、渗漏蒸发)严重的特点,首次建立了适用于干流河道不同形态(枯水、平滩、漫滩)河槽的输水输沙计算模式,开发了干流河道的冲淤泥沙数学模型,为预测塔里木河干流河床演变的趋势及河道综合治理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深入分析了输水堤防工程对河道冲淤和两岸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出修建堤防后中游河段向下游河道输水比例将增加,导致中游河段淤积减少或冲刷增加,下游河段淤积增加;阐明了输水堤防及其配套工程实施后,既能维护干流中上游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又会改善下游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
主要创新点:首次提出了干流河道河型划分的标准、河道稳定性指标、断面水力几何形态及近期河势摆动范围等,建立了干流河道的挟沙能力公式,揭示了塔里木河干流河床演变的基本规律。首次论证了干流河道存在游荡型、弯曲型和过渡型三种河型,为塔里木河干流河道整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推广应用情况:针对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特性、水资源损耗特点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干流河道输水堤防的规划原则、布局形式与堤距堤高,河道整治的部位与形式,引水工程及叠梁式生态闸等治理措施。
研究成果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获奖单位)。

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游荡型河道

塔里木河干流中游弯曲型河道

塔里木河两岸葱郁的胡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