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国与水资源相关的生态深度破坏情景,面向国家生态危机管理的国家需求,区别于生态正常管理的国外技术路线,立足于原始创新研究中国生态需水问题。研究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安全及其包含的深层次重大科技问题,主要开展了八方面的研究:① 流域生态水文特点研究;② 水循环生态效应与区域生态需水类型研究;③ 分区域生态用水标准技术体系研究;④ 河流生态需水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⑤ 湿地生态需水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⑥ 区域生态需水计算模型研究;⑦ 流域经济-生态用水配置与河流生态调度管理研究;⑧ 全国各主要流域生态需水分析与计算。

主要创新点:建立全国分区域生态用水标准技术体系,形成了符合我国实际的生态需水理论与计算方法体系,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创新:1)提出水循环生态效应理论和区域生态需水类型划分的三大准则,确定内陆河干旱区、半湿润半干旱区、湿润区生态需水基本类型;2)建立分区域生态需水分析计算模型:内陆河干旱区生态圈层结构需水计算模型,半湿润半干旱区地表地下径流相互转化生态需水计算模型,湿润区河流生态流量计算模型;3)建立多参数全过程河道生态需水理论与计算方法:提出生态水文季节概念,定义分季节生态需水特征值,包括枯水期最小生态需水、汛前期适宜生态需水、洪水期生态需水;4)建立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提出湿地径流场与生物多样性场概念并建立湿地生态水文模型,相应提出中心区和活动区计算方法;5)建立生态用水分析机制,提出处理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关系的准则;以生态河流的标准为基础,建立河流生态危机管理机制。
研究成果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