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的长江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项目“金沙江下游干流枢纽群泥沙动态调控研究”顺利完成多项关键科研任务,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的成果。
由实验室邓安军正高牵头的“流域水沙过程与江河治理”研究团队围绕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泥沙调控所面临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在水沙特征与预测方面,首次精确识别了未控区间水沙贡献量,明确其对整体水沙格局的重要影响,建立了适用于本区域的流域产沙模型、泥沙输移比公式与拦沙效率模型,构建了可靠的输沙量计算模型,并对未来水沙变化情景进行了科学预测;在推移质运动机理方面,研究揭示了卵石推移质在变化水沙条件下的输移规律,提出了适应新水沙情势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为理解山区河流泥沙运动机制提供了新理论依据;在水库淤积与河道冲刷模拟方面,系统揭示了高坝大库泥沙淤积特性与支流拦门沙形成机理,构建无缝衔接的“四库+坝下河道”水沙数学模型,准确预测梯级水库淤积发展趋势、冲淤平衡时间和长期冲刷演变趋势;在调控技术研发方面,研发针对场次洪水的沙峰调度减淤技术,首次优化了梯级水库蓄泄水次序与时机(年尺度),并提出了适应新水沙条件的梯级水库中长期均衡减淤调控策略(多年尺度),为实现多库协同、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该项研究成果提升了金沙江下游梯级枢纽群泥沙管理的科学水平,为我国高坝大库群安全运行与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相关成果已逐步应用于实际工程调度与管理中,未来将继续推动泥沙资源化利用与生态调度方向的深入研究。
长江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水利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平台和导向作用,吸引和调动全国优势科技创新力量,共同参与保障长江流域水安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科技支撑。

金沙江下游流域水沙格局

金沙江下游推移质运动、水库淤积、坝下游冲刷规律

新水沙情势下场次洪水-年-多年等不同尺度梯级水库泥沙调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