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考队在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澜沧江溜桶江水文站考察
本次科考活动,由西南径流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我实验室副主任胡春宏院士带队,指导专家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院士、河海大学王超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郑春苗教授、清华大学水利系倪广恒教授以及管理工作组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李万红研究员、地球科学部刘羽研究员参加考察活动。还邀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蔡喜明教授,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重点项目负责人,华能澜沧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有关专家,西藏水利厅有关专家参加考察。

科考队在华能澜沧江公司乌弄龙水电站建设工地考察调研
科考队从云南丽江出发,途径德钦、左贡、江达、玉树、类乌齐、索县、那曲等十余县市,最后抵达拉萨。考察活动中,各位院士、教授和科研人员克服强烈高山反应、气候恶劣多变、食宿环境艰苦、路况艰险带来的困难,穿越三江并流深峡河谷,三次横渡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千里深入那曲河三江河流源头高原湖泊湿地保护核心区,在高山河流峡谷、崇山峻岭及高海拔寒区的考察总行程超过5000公里。

科考队在长江上游直门达水文站考察调研

科考队在西藏那曲地区怒江源头措那湖保护区考察
科考队对澜沧江上游及源头、金沙江上游、怒江源头的高山河流峡谷和高原水系的地理地貌、生态环境保护、水文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全面考察,采集了河湖水样、水系沉积物样品。本次科学考察期间,考察队深入澜沧江在建大型水电站工地、工作条件艰苦的水文站、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现场,与重点水电站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水文监测人员、水利科技工作者、地方政府干部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交流,对地方发展中存在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管理和技术需求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胡春宏院士、张建云院士、李万红研究员听取水文监测汇报

胡春宏院士、张建云院士听取昌都地区左贡县河长制工作汇报

科考队专家在采集水样
科考队到达拉萨后,西南径流重大研究计划还主办了 “2018年青藏高原河湖监测与水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胡春宏院士、西藏自治区水利厅孙献忠厅长、分别做了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西南河流源区科学研究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加强高原河湖监测、积累第一手科学数据是重大计划研究和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今后要进一步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建设战略做好项目研究和成果应用。管理工作组李万红研究员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做了讲话,对重大研究计划的成果和应用提出了要求。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专家张建云院士做了大会主旨报告,西藏水利厅巩同梁副厅长主持了研讨会。科考队龙笛教授、刘九夫教授、胡铁松教授做了专题会议报告。
本次科学考察活动是西南径流重大研究计划继2017年开展的雅鲁藏布江及阿里水系全流域科考后第二次大规模野外考察活动,至此,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完成了西藏所有外流水系的实地考察。科考实现了预订目标,加深了对青藏高原河流源区生态环境和水问题的认识,为重大计划研究成果集成与应用创造了条件,真正把西南径流重大研究计划理论研究写在了青藏高原的大地上。科考活动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地球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的指导,得到了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水利厅、昌都地区水文局、那曲市水文局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

重大研究计划组织召开青藏高原河湖监测与水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
西南径流重大研究计划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高原河流径流变化、河流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的基础性研究计划。计划于2016年正式启动,实施周期8年(2016年至2023年),投入直接研究经费2亿元,围绕西南河流源区河流(研究区为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和长江源、黄河源)的径流变化、生源物质循环环境效应和水资源适宜性利用三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截止目前,已批准31个重点项目,44个培育项目,集中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在内的32家国家级研究院所、重点高校近800名科研人员参加研究攻关。项目目标旨在取得高原寒区径流变化、环境效应及适应性利用研究领域高水平创新成果,形成高原寒区水科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支撑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