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公众开放活动的通知,实验室提前积极筹划,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组织开展了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公众开放科普活动。
2021年5月22日是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日,也是第28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实验室携手依托单位中国水科院水生态环境所,开展主题为“认识我们身边的水生生物”的开放日科普活动。来自北京实验学校、首师大实验小学、翠微小学、三里河三小、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广外分校等多位中小学生以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参加了本次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
生物多样性构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
这次科普活动丰富多样,包括科普课堂、观摩现场采集水样、参观实验室和观看科普视频等。在科普课堂上,水环境所渠晓东教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解了我们身边最为常见的水生生物类群,以及如何正确保护河湖水系中的野生动植物等知识。在采集水样环节,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河边,现场观摩了老师采集浮游生物标本,了解了研究人员如何开展水生生物调查的过程。在实验室,张敏博士利用显微镜向孩子们展现了采集来的水样中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孩子们还参观了鱼类标本室,聆听了老师介绍北京市常见的鱼类标本和底栖动物标本,并观看了实验室制作的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质的科普小视频。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拉近了孩子们与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距离,普及了水科学和水生生物知识,激发了同学们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增强了珍惜水、爱护水和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意识。
同时,在5月22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的第一天,实验室制作的科普动画小视频“惜水爱水 保护水质”在中国水科院微信公众号上线,5月26日,中国水科院微信公众号推出文章,向社会公众介绍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历程和近期代表性科研成果。获得了社会公众积极反响。




